我市召开全市社区残疾人“阳光家园”示范点建设工作现场会 |
时间:2020-11-09 09:18:35 来源: 作者: |
10月27日上午,全市社区残疾人“阳光家园”示范点建设工作现场会在黄州区顺利召开。 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借鉴创办黄州城区残疾人“阳光家园”社区示范点项目建设经验,示范推动全市社区残疾人服务平台建设,安排部署全市社区残疾人“阳光之家”示范点创建工作任务。 市残联党组书记、理事长张敏,黄州区委副书记、区长胡凯,黄州区委常委、副区长林岚出席会议有关活动。各县(市、区)残联理事长、残疾人社区工作相关负责人,以及黄冈静远社工中心、黄州康泰医院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。 现场会分为实地参观和工作会议两个阶段进行。 在实地参观阶段,与会人员先后实地参观了黄州城区建新社区、惠民社区2残疾人“阳光家园”示范点,体验了社区“阳光家园”里残疾人丰富多彩的文化、娱乐、康复服务等活动,还观看了残疾人轮椅舞蹈队的表演节目。同时,还参观了黄州区康泰医院中环路分院康复体验中心。 在工作会议阶段,与会人员在黄州区残疾人康复中心11楼会议室召开了工作会议。会议由市残联党组成员、市政府残工委办专职副主任邵桦主持。黄州区委常委、副区长林岚首先在会议上致辞,黄州区残联理事长王伟亚在会议上以“依托社区服务平台 推进阳光家园建设”为题作了经验交流。随后,黄州城区社区残疾人“阳光家园”示范点运营方——黄冈静远社工中心主任张静以PPT形式,汇报介绍了创办黄州城区残疾人“阳光家园”示范点项目建设情况。 市残联党组书记、理事长张敏同志在会议上作工作讲话。 她深刻强调了创办黄州城区社区残疾人“阳光家园”示范点项目的背景和意义。她指出,创办黄州城区社区残疾人“阳光家园”示范点上级有明确的工作要求,残疾人有现实而迫切的需求,残联组织改革有工作安排,是延伸残疾人服务触角,推动残疾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,是市残联探索创新提升残疾人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。 她充分肯定了创办黄州城区“阳光家园”示范点工作一年来所取得的成效。她指出,创办黄州城区“阳光家园”示范点工作实现了残疾人工作方式的五大创新和转变,即由“被动服务”到“主动服务”的转变,由“行政化”到“市场化”的转变,由“粗放式”到“精准化”的转变,由“单一模式”到“捆绑式模式”的转变,由“盲目铺摊子”到“试点示范带动”的转变。她强调,城区“阳光家园”示范点工作是成功的,同时这种服务模式可行、可复制、可借鉴、可推广。 她对全市范围内开展社区“阳光之家”示范点创建工作作了部署。她要求,为切实加强全市社区残疾人服务平台和阵地建设,努力打造我市社区残疾人工作品牌和亮点,决定以黄州城区残疾人“阳光家园”社区示范点为样板,在全市范围内启动社区残疾人服务平台创建活动,规范名称、统一标准,项目名称统一称为“阳光之家”。她要求,各县市区残联要借鉴参照黄州城区“阳光家园”社区示范点模式,每个县市区残联要完成2—3个残疾人“阳光之家”创建工作。她强调,示范点创建应当坚持需求导向,坚持量力而行,坚持契合政策,做到真建真用,实实在在常态化开展活动,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服务。要积极争取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帮助,形成政策叠加、资源共享,集中力量办大事、集中精力做好事,推动社区服务久久为功、行稳致远。 她对第四季度全市残疾人有关重点工作情况进行了通报和安排。他强调,要不折不扣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,要实干巧干努力实现工作创先争优,要锐意改革扎实推动工作实现创新,要持之以恒务必抓好残疾人疫情防控工作。 据了解,2019年9月,为切实加强黄州城区社区残疾人工作,市区两级残联启动了创办黄州城区社区残疾人“阳光家园”示范点项目建设工作。项目按照“专业人做专业事”的原则,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,采购聘请第三方机构——黄冈静远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承接项目的整体设计、建设和运营,分别在市区基础设施较好、残疾人相对集中的惠民社区和建新社区,建设打造为社区残疾人提供“就近就便”、一站式、全方位,集残疾人康复、教育、就业、培训、信息收集等多功能服务为一体的“阳光家园”社区残疾人综合服务平台示范点,全力打造社区政策宣传的精神高地、残疾预防的前沿阵地、精准康复的示范基地、教育培训的阳光课堂、文体活动的多彩舞台、心理疏导的温馨家园、志愿助残的服务平台。 自创办黄州城区“阳光家园”示范点服务项目启动一年来,示范点坚持融入基“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”体系建设当中,进行科学设计谋划,高标准推进实施,落实工作场所、配备工作人员、配备康复器材、配备办公用品并策划运营方案及规章制度。 通过有效整合社区等多方资源,“阳光家园” 建成对外挂牌后,定期开放(每周至少5天,每天至少开放4小时)进行康复训练、观影活动、文体活动、心理咨询、快乐生日会、神奇手工、阅读分享、乐享生活春秋游活动等,提高残疾人融入社会,参与社会活动的功能。一年来,为惠民社区、建新社区400余名残疾人提供服务5380余人次,举办大型集体活动22场,各类培训15场,成立了一支由20位肢残人士组成的轮椅舞蹈队,特别是疫情期间为残疾人提供心理咨询、上门送药、配送生活物资956次,受到了惠民社区、建新社区残疾人及其亲属的一致好评,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工作成效,有效探索出“残联+社区”、“残联+机构”、“残联+志愿者”等 “阳光家园”模式。
|